肝臟檢查3個必驗項目|定期檢測預防慢性肝病 - CancerCare.hk
以往肝臟檢查較易被忽略,因為即使肝臟發炎或者患有脂肪肝、肝癌,身體也可能沒有明顯病徵。因此健康人士或高危類別都應該定期驗肝,及早預防!那到底肝臟檢查有什麼必驗項目?
肝臟檢查,了解常規項目與維護肝臟健康
肝臟作為人體內負責解毒、過濾血液中的酒精和化學物質、製造膽汁、儲存營養素以及調節膽固醇代謝的重要器官,其健康狀況對整體健康至關重要。然而,由於肝臟疾病經常無病徵,因此定期進行肝臟檢查對於及早發現異常、及時介入治療具有重大意義。
肝臟檢查的常規項目
基本的肝臟檢查通常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這些項目有助於全面評估肝臟的健康狀況:
1. 肝功能測試:這是評估肝臟健康的初步檢查,可以測量血液中的蛋白質、肝酶和膽紅素含量,從而評估肝臟是否存在感染、發炎或受損的情況。
2. 肝臟超聲波檢查:這是一種利用高頻率聲波技術的無創檢查,可以判斷肝臟組織結構是否出現異常,並有助於確認疑似腫塊的位置和大小。
3. 肝纖維化掃描:這是一種無痛、無創傷性及無輻射的檢查,用於評估肝臟脂肪含量和纖維化的程度,為醫生提供更準確的肝臟健康資訊。
如何解讀肝臟檢查中的各項肝指數
肝功能測試中的指數可以為我們提供肝臟工作狀況的線索。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肝指數及其意義: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這兩種酶主要存在於肝細胞中,當肝細胞受損時,這些酶會釋放到血液中,因此它們的水平升高可能表明肝細胞損傷。
膽紅素:膽紅素水平的升高可能意味著肝臟無法正常過濾血液中的浪費物,這可能是肝臟疾病的跡象。
白蛋白:白蛋白是在肝臟中製造的,其水平下降可能表明肝臟合成功能受損。
了解這些指數的意義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解讀肝臟檢查結果,並根據醫生的建議採取適當的行動。
維護肝臟健康的日常生活建議
為了維護肝臟健康,我們可以採取以下一些生活方式上的改變:
1. 均衡飲食:避免過量攝入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吃新鮮蔬果,幫助肝臟排毒。
2. 規律運動:適量的體力活動有助於維持健康的體重,減輕肝臟的負擔。
3. 戒酒或限制酒精攝入:酒精是肝臟的主要負擔之一,戒酒或限制酒精攝入對肝臟健康至關重要。
4. 避免不必要的藥物:某些藥物可能對肝臟有害,因此在服用任何藥物前應諮詢醫生。
5. 定期肝臟檢查:即使感覺健康,也應定期進行肝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並處理任何問題。
肝臟檢查是確保肝臟健康的重要手段。通過了解常規檢查項目、正確解讀檢查結果,並採取適當的生活方式改變,我們可以有效地保護肝臟健康,預防肝臟疾病的發生。
根據最新的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本港肝癌的新症數目達 1,771 宗,死亡個案也超過 1,400 宗,成為本港第三大癌症殺手,因此學習護肝之道及定期進行肝臟檢查非常重要!
肝臟的重要功用
肝臟是人體第二大器官,擔當起非常重要的任務,包括:
- 解毒或過濾血液中的酒精、化學物等有害物質
- 製造膽汁以幫助分解脂肪
- 將葡萄糖轉化為肝糖
- 儲存重要的營養素,包括肝糖、維他命和礦物質
- 調節膽固醇的代謝和合成血漿蛋白
肝臟檢查的重要性
為甚麼以往肝臟檢查較易被忽略?當中原因是因為肝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出現問題時,例如肝臟發炎或肝臟細胞積聚過多脂肪(即我們常説的脂肪肝),也經常沒有病徵,直至身體響起警號時,可能已對健康構成重大影響。因此定期和及早驗肝,有助及早察覺肝臟異常情況,適當調整生活和飲食習慣,減低患上肝硬化,甚至肝衰竭、肝癌的風險!
肝臟檢查必驗項目
一般來說,基本的肝臟檢查應包括功能和結構兩方面:1.肝功能測試(Liver Function Test, LFT) 2. 肝臟超聲波檢查(Liver Ultrasound) 3. 肝纖維化掃描(Fibroscan)。
肝臟檢查#1:肝功能測試(Liver Function Test, LFT)
透過血液測試量度血液中的蛋白質、肝酶和膽紅素的含量,從而協助醫生評估患者肝臟或膽道功能有否出現異常情況,例如:感染、發炎或受損等。
肝臟檢查#2:肝臟超聲波檢查(Liver Ultrasound)
此檢查利用高頻率聲波技術,有助醫生判斷肝臟組織結構有否出現異常情況,亦有助確認疑似腫塊的位置和大小,安全且不帶輻射。
肝臟檢查#3:肝纖維化掃描(Fibroscan)
屬於安全、無痛、無創傷性及無輻射的肝臟檢查,用作評估肝臟脂肪含量和纖維化的程度,有助醫生更準確地評估肝臟健康狀況。
接受肝纖維化掃描檢查時,需要平躺在床上,醫護人員會右下方肋骨之間的皮膚表面塗抹水溶性啫喱,並將探測器輕放於該部位進行檢查。探測器所釋放至肝臟的衝激波對人體無害,一般只會感到探測器的輕微震動。
根據歐洲肝臟研究學會(EASL)聯同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及歐洲肥胖症研究學會( EASO)發佈最新脂肪肝指引,指引特別指出肝纖維化掃描的重要功用,包括量度肝臟硬化程度、評估嚴重肝病的風險。
如在上述檢查中發現異常,醫生或需根據個人情況,建議進一步影像檢查或抽取組織作化驗。
高風險人士應考慮定期進行肝癌篩查
至於乙型肝炎帶菌者、患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等高風險人士,應諮詢家庭醫生有關合適的身體檢查方案。根據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建議,因應年齡、家族病史、有否肝硬化等相關臨床準則,個別高風險人士應考慮定期(例如每6至12個月)進行肝癌篩查,即同時接受甲胎蛋白(AFP)血液檢驗和肝臟超聲波檢查(Liver Ultrasound)兩項測試以定期監測肝臟健康狀況。
相信你對以下文章感興趣:
免責聲明
CancerCare.hk 提供和分享的《健康資訊》中的所有內容僅供大眾作一般資訊性參考,並無任何法律及醫療用途,不能取代任何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和治療,CancerCare.hk 概不承擔由此而引起的任何醫療及法律責任。在開始任何新的飲食習慣或其它療法前,請先諮詢專業醫護人員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