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 ENTER 鍵將啟動搜索。

女士腹脹、尿頻注意!慎防「隱形殺手」卵巢癌

分類: 生活保健, 身體檢查 標籤: 婦科癌症, 腹痛 作者: Eric
腹痛
卵巢癌病徵如腹痛、腹脹等,容易與腸胃疾病混淆。(CancerCare.hk)

卵巢癌是本港女性第六大常見癌症,每年新症個案逾600宗。然而,卵巢癌的早期症狀往往不明顯,甚至容易與腸胃疾病混淆,發現時大部分個案已屆三、四期,令患者錯過黃金治療時機!

今年52歲的林女士是一名保險經紀,最近半年持續感到腹脹和食慾不振。起初她以為是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導致的普通腸胃問題。由於症狀愈發嚴重,在家人的勸諭下,她逐向腸胃科求診,其後被轉介至婦科。經過婦科醫生詳細的影像檢查,原來林女士患上的是卵巢癌,且病情已發進展至第三期。

卵巢癌早期症狀為何難察覺?

卵巢位於盆腔深處,體積細小,導致早期腫瘤不易被察覺。有當腫瘤增大,壓迫周圍器官如腸胃,或當癌細胞擴散至其他部位時,患者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 腹脹或腹部不適
  • 食慾不振或快速感到飽足
  • 骨盆或下腹部疼痛
  • 尿頻或排尿困難

正因卵巢癌症狀不明顯,故此多數個案確診時已屆三、四期。另一方面,由於盆腔與腹腔連接,如癌細胞入侵卵巢表皮層,便會迅速走出盆腔,攻擊腹腔。因此卵巢癌由一期癌症進展至三期,時間會較其他癌症為快。卵巢癌個案中,約九成為上皮性卵巢癌,其餘是生殖細胞卵巢癌、性索間質卵巢癌及其他腫瘤類型。

卵巢癌高危因素

儘管暫時成因未明,醫學界普遍認為與以下高危因素有關:

  • 未曾生育
  • 曾出現自然流產或不孕
  • 比其他女性較遲更年期
  • 停經後逾5年接受荷爾蒙療法
  • 過胖或經常進食過多脂肪
  • 有乳癌病史
  • 家人和親戚曾患卵巢癌

要留意的是,如有明顯家族病史,應考慮檢查自己是否帶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因為兩者可能增加卵巢癌風險。此類別女性須接受定期監察,或按患癌風險程度決定是否需要進行預防性輸卵管卵巢切除手術。

盆腔超聲波
定期接受盆腔超聲波檢查有助醫生發現卵巢部位的異常囊腫,當中包括卵巢癌。(CancerCare.hk)

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如懷疑患上卵巢癌,醫生一般會安排患者進行超聲波掃描檢查囊腫位置及體積,再配合抽血檢驗癌指數有否升高,例如檢驗CA-125水平來估計患上卵巢癌的風險,如有需要可能需要切除腫塊組織作化驗。

治療方面,則以手術切除配合化療為主,早期患者須接受標準治療(包括子宮、卵巢及輸卵管切除)以減低復發率。晚期病人或須於術前先接受化療,之後再進行腫瘤細胞減滅手術。部分患者於術後亦要採用化療,避免癌細胞殘留。針對BRCA1或BRCA2卵巢癌,現時則可用標靶藥來治理,研究顯示效果不俗。

如何減低卵巢癌風險?

預防卵巢癌的關鍵在於定期檢查和健康的生活習慣。

1. 定期婦科檢查

  • 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常見如盆腔超聲波檢查可篩查子宮、卵巢、輸卵管、陰道等健康情況。
  • 如果家族有卵巢癌或乳癌病史,建議進行BRCA 基因檢測。

2. 使用口服避孕藥

  • 研究顯示,服用口服避孕藥超過5年可降低卵巢癌風險,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女性。但口服避孕藥也可能有潛在副作用,長期使用避孕藥前請須諮詢醫生。

3. 健康飲食與體重管理

  • 避免高脂肪飲食,多攝取新鮮蔬果、全穀類和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

4. 增加運動量

  • 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瑜伽或游泳),可減少患癌風險。

5. 減壓與心理健康管理

  • 學習放鬆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練習),減少精神壓力。

6.母乳餵哺

  • 研究指出,曾餵哺母乳的母親可減少接近25%患上卵巢癌的風險。

相信你對以下文章感興趣:

免責聲明

CancerCare.hk 提供和分享的《健康資訊》中的所有內容僅供大眾作一般資訊性參考,並無任何法律及醫療用途,不能取代任何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和治療,CancerCare.hk 概不承擔由此而引起的任何醫療及法律責任。在開始任何新的飲食習慣或其它療法前,請先諮詢專業醫護人員的意見。
立即查詢
立即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