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想驗身的人也留意到,除了一般的肝功能、腎功能等熟口熟面的檢查項目,近年愈來愈流行將「癌指數檢查」(或是「腫瘤標記測試」)納入體檢計劃當中。究竟這項檢查有哪些功用?又適合哪類人士呢?
認識癌指數檢查
事實上,我們常説的「癌指數」醫學上一般指「腫瘤標記」(Tumour Marker)。「腫瘤標記」是身體出現癌症時可能產生的物質,大部分都是蛋白質,一般可從血液或尿液中檢測出來。
由於腫瘤標記有機會受患者其他身體因素影響,例如:懷孕、急性炎症、良性腫瘤等,且並非所有癌症患者的指標都會上升(特別是早期癌症患者),故單憑癌指數檢查(即腫瘤標記測試)本身並不足以作為診斷或排除患癌的方法,但可協助評估患癌的可能性。
以下是較常使用的腫瘤標記/癌指數:
腫瘤標記/癌指數 | 主要對應癌症 |
AFP | 肝癌 |
CA 15.3 | 乳癌 |
CA 125 | 卵巢癌 |
CEA | 直腸癌 |
PSA | 前列腺癌 |
癌指數檢查的用途
癌指數檢查只需簡單抽取血液樣本,便能完成檢測,屬於非入侵性檢查。它可用作:
1)輔助診斷癌症
雖然癌指數檢查無法直接判斷癌症,但作為一般身體檢查項目,癌指數檢查仍有助評估患癌的可能性。若察覺檢測者的指標出現異常情況,醫生多會建議患者作進一步檢驗,例如影像檢查、活組織化驗。
2)評估癌症治療效用
在確診癌症後或接受治療、覆診期間,腫瘤標記可用作評估癌症病情的嚴重程度、藥物或其他治療方法(例如:化療、電療等)的成效。 若患者之腫瘤標記指數於接受治療後逐漸下降,則可一定程度地驗證療法能夠發揮作用;但如指標仍持續飆升,醫生或需考慮為癌症患者調整或安排其他療法。
3)偵測癌症復發
針對癌症康復者,定期接受腫瘤標記檢查,有助醫生為其監測癌症有否復發跡象。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資料顯示,對於偵測癌症是否根治,具有相對較高準確性的腫瘤標記/癌指數包括:用於篩查前列腺癌的「 前列腺特異抗原 」、用於妊娠性滋養細胞腫瘤、卵巢和睪丸胚細胞腫瘤「人類絨促性素」,以及用於上皮細胞卵巢癌的「CA 125」。
值得一提,癌指數檢查結果可能出現假陰性、假陽性的情況, 故檢測者如發現測試結果呈陽性,也無需太過驚慌,以為自己必定患上癌症。宜根據醫生建議,作進一步檢查;如檢測結果呈陰性,也別認為可以「高枕無憂」,仍需定期接受包括常規影像檢查、血液檢驗在內的身體檢查,以跟進健康狀況,預防和及早應對各類病症。
血液檢查已成診斷癌症新趨勢
現時,以抽取血液樣本來篩查癌症已成為醫學界發展的新趨勢,除腫瘤標記檢查外,亦不乏結合先進基因檢測技術的癌症檢測,包括:癌症基因風險測試(Cancer Risk Assessment Gene Test)、癌症早期基因篩查(Circulating Tumour DNA Early Screening)等。
以癌症早期基因篩查為例,其利用ctDNA(circulating tumour DNA)技術,透過分析血液中游離的癌細胞基因,可早一步找出一些單憑腫瘤標記、影像檢查等未及偵測到的癌腫(甚至癌前病變), 有需要人士可多加了解。
另外,針對癌症患者,全球也不斷尋求提升癌症治療效用的相關測試。例如腫瘤藥敏測試(Chemosensitivity Test),利用歐美頂尖醫學科技分析患者血液中的 DNA,除能監測已經確診的腫瘤狀態,亦能針對患者個人、提供效用較佳的癌症藥物或療法,以及天然草本營養素等重要參考依據,從而提升治療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