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益生菌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營養補充品之一。根據2012年全國健康訪談調查(NHIS)顯示,美國約有 400 萬成年人在過去 30 天內曾服用益生菌或益生元。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也發佈了一系列與益生菌相關的研究。究竟為甚麼益生菌能夠在全球掀起熱潮?它是否真的有益健康呢?

益生菌與腸胃健康
首先,我們先簡單了解下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當中包括有好菌、壞菌和中性菌。正常情況下,好菌會保護人體免受壞菌攻擊。但當好菌不足時,中性菌便會隨著好菌與壞菌的比例多寡而發生轉變。所以當壞菌佔多數時,中性菌亦會跟隨壞菌攻擊人體,以致腸道微生態失衡。影響腸胃健康之餘,亦會引發各類健康問題。
至於我們常説的益生菌,其實並非新發現。早在 20 世紀初期,諾貝爾獎得主 Elie Metchnikoff已提出益生菌的初步概念,他認為當人體攝取適量有益的微生菌後,身體機能將可逐漸被改善。後來Metchnikoff的理論得到多項研究證實,根據美國國家補助及綜合健康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Health)定義,它類似在人類腸道發現的有益微生物的活微生物,故適量攝取將有助維持腸道菌群平衡。

為甚麼人體會缺乏益菌?
令身體缺乏益生菌的原因衆多,特別是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老化,身體內益菌亦會減少;再者,不少現代人生活習慣不佳,精神壓力大,不均衡的飲食習慣容易導致益生菌攝取不足;而濫用抗生素等藥物亦是常見的原因之一。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曾招募1000名年齡介乎18至83歲的香港居民進行研究,發現有四成人士出現中等至嚴重程度的腸道微生態失衡情況。
一般來説,腸胃若缺乏益菌,可根據醫生建議,直接服用益生菌來補充。另外不少食物也含有豐富的益生菌,例如:
- 豆類
- 醃製蔬菜(如泡菜、醃小黃瓜、酸菜等)
- 麵豉湯
- 黑朱古力
- 乳酪(留意食物標籤的益生菌含量)
- 芝士(發酵後的車打芝士、茅屋芝士及哥達芝士)
但要注意,部分發酵類食物雖然含豐富的益生菌,但屬高鈉食品,不宜過量攝取。

益生菌的多重益處
現今醫學界認為,益生菌可能會對身體產生各種正面影響,例如:幫助維持人體內理想的微生物圈;穩定腸胃消化道的屏障,以抵抗不良的微生物,或製造物質抑制它們的生長;協助腸胃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圈當受到擾亂後(如服用抗生素或生病後)回復正常;去蕪存菁,趕走不良的微生物,以及刺激免疫反應等。
另外,腸胃有「第二個大腦」之稱,因人體大部分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欠健康的腸道,可能會增加全身炎症的機會,並改變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運作,引發自身的免疫機能疾病,例如濕疹;而情緒與腸胃健康互有關聯,因牽涉人體情緒和精神狀況的血清素,有大約80-90%產生於腸胃消化道。相反,若情緒緊張,亦可引致腹痛、腹瀉、便秘、食慾不振、噁心等腸胃病症狀,嚴重者更會有腸易激綜合症問題。
益生菌七大好處
根據目前的研究,服用益生菌有助改善的健康問題包括以下七大類︰
- 腸胃健康
- 心血管疾病
- 濕疹及過敏症狀
- 尿道炎及陰道炎
- 脫髪問題
- 免疫力不足
- 心理與睡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