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假期到海灘或郊外遊玩,呼吸新鮮空氣,已經成為了港人的指定動作!不過要留意,炎夏陽光猛烈,紫外線指數增加,如果沒有做足防曬措施,不但會令皮膚曬黑、曬傷,亦有機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別以為皮膚癌大多只會發生在白種人身上,事實上,近年本港皮膚癌的新症數目亦有上升趨勢。據最新的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顯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已成為本港第八大常見的癌症類型,排列於胃癌、子宮體癌後。
過度的紫外線照射可致皮膚癌
在了解皮膚癌的確切成因前,先要簡單認識最常見的 3 種皮膚癌, 包括屬危險及高度惡性皮膚癌類別的黑色素瘤(Melanoma),以及統稱為非黑色素瘤(Non-Melanoma Skin Cancer)的鱗狀細胞瘤(Squamous cell carcinoma)及基層細胞瘤(Basal cell carcinoma)。
注意!較高危一族
- 身上長有大量的痣;
- 皮膚白皙,不易曬黑但容易灼傷;
- 本人或家族成員中有人曾患皮膚癌;
- 長期曬太陽或受到紫外光燈照射,甚或是曾接受放射治療;
- 早年曾被曬傷;
- 身體免疫系統較弱。
以上種種因素皆會增加皮膚癌的患病風險!
醫學界已證實,引致各類皮膚癌的主要原因與皮膚長期暴露於陽光或紫外線下有關,特別是隨著年齡增長,皮膚中積聚的紫外線會日積月累地增加,患上皮膚癌的機會亦相應增加。
選擇防曬產品留意三大重點
預防皮膚癌除了應減少陽光及紫外線直接照射皮膚,以及長時間曝曬;外出活動時,可考慮戴闊邊透氣的帽子或利用太陽傘遮擋,避免陽光直射。另外,使用適當的防曬產品(包括:防曬乳、防曬噴霧等)亦不可少。以下是挑選產品時應留意的一些重點:
1.留意防曬產品成分
一般可分為物理性和化學性防曬,而目前市面上的防曬產品經常會結合兩者,即混合性防曬。
物理性防曬:
- 主要成分:氧化鋅(Zine oxide)和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
- 原理:透過反射、散射、折射的能力,以避免皮膚直接受紫外線A(UVA)和紫外線B(UVB)的照射而受到傷害。
- 優點:性質較溫和,較少引致皮膚敏感。
- 缺點:顏色偏白(塗抹後膚色或欠自然),質地較黏稠,較難平均塗抹。
化學性防曬:
- 主要成分:阿伏苯宗(Avobenzone)、二苯甲酮(Oxybenzone)、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yl methoxycinnamate)
- 原理:將紫外線吸收,再轉化為熱能釋放出來,藉此減低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 優點:質地一般較稀,塗抹感較清爽。
- 缺點:刺激性較大,容易致敏,皮膚敏感人士應慎用。
大家可結合自己的膚質和生活習慣來選擇合適的防曬類型,孕婦、小朋友及皮膚敏感的人士在選用化學性防曬前應特別小心,因有相關研究指,防曬產品常用到的成份如二苯甲酮、甲氧基肉桂酸辛酯或會對健康構成影響,如有疑問,建議諮詢專業人士意見。
2.SPF系數並非愈高愈好
不少人誤以為 SPF 數值代表產品的好壞,其實這樣說並不正確,SPF 全稱為 Sun Protection Factor,其數值代表防曬產品所能保護皮膚,免被 UVB 曬傷的時間長度。 舉例來説,假設一個人原本曝曬 10 分鐘便會曬傷,若使用了 SPF30 的防曬產品,便能延遲 30 倍時間(即 300 分鐘)才會被曬傷。
不過 SPF 值愈高的產品,皮膚的負擔也會隨之增加,有機會令毛孔堵塞,增加皮膚敏感的風險。基本上,SPF50 的產品已可達到 98% 的保護,無需過分追求高 SPF 值。
3.UVA系數同樣不能忽視
如前文提及,SPF 僅能反映防曬產品阻隔 UVB 的效能。其實接觸過多的紫外線A(UVA)和紫外線B(UVB)均有機會引起不同的皮膚問題:UVA 會曬黑皮膚並使皮膚老化,產生皺紋;UVB 則會破壞皮膚表層的 DNA 而曬傷皮膚。兩種紫外線都有機會引致皮膚癌,因此購買防曬產品時亦要留意 UVA 的防禦力。
目前國際上沒有統一標準來標示產品對阻隔 UVA 的效能,亞洲國家較多採用由日本設計的 PA System,是以「+」號代表 UVA 的防曬效能,產品標示的「+」號越多,則代表所能延長被曬黑的時間愈長。
除了應結合以上重點選擇合適的防曬產品外,根據消委會《選擇》月刊 528 期報告,經測試的 30 款日常防曬產品中 6 款表現優良,但價格差異極大,大家可參考報告內容並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另外,防曬產品使用方式不當,也會令效果大打折扣。切記應遵從產品指示塗抹適當的份量;在戶外或進行水上運動時,容易因流汗等原因而令防曬液流失,建議每隔 2 至 3 小時補充一次,達至理想的防曬功效。
提提大家,若皮膚有新長出的痣、斑或腫塊,而且變大、變深、甚至變色,又或是出現痕癢、疼痛、出血、發炎等情況,這些異常變化都可以是皮膚癌的病徵,建議及早向醫生求診以判斷是否需要接受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