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呢幾個月開始成日覺得全身都好痕,背、手、腳都整損晒,好影響我上堂同溫書,開頭以為係乾燥或者普通敏感,搽啲潤膚露就冇事,但痕嘅感覺唔單止冇減少,仲開始出現傷口,到底係出咗咩問題?」 就讀中六的嘉欣,今年剛踏入 18 歲,最近感到身體各處痕癢。起初她沒有正視問題,後來發現皮膚痕癢不但影響日常生活,更影響應考文憑試的心情,遂向醫生求診。經詳細檢查後,醫生判斷她患上的是濕疹(Eczema)。
甚麼是濕疹?
濕疹是一種本港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不具傳染性,可出現於多個身體部位,常見的部位包括頸部、面部、唇邊、手腕、手肘、足背和膝蓋內側。任何年齡人士均有機會患上濕疹,包括長者及嬰兒。
常見症狀包括:
- 皮膚乾燥痕癢
- 皮膚紅腫
- 出現水泡,若水泡破裂,皮膚會有出水現象
- 患處皮膚逐漸變厚,出現明顯的紋理
- 患處受細菌感染,出現發炎現象
- 其他敏感情況,如:鼻敏感、哮喘
值得注意的是,濕疹可於任何季節發病,而冬天天氣比較乾燥,容易出現復發、病情加劇及反復的情況。
濕疹的成因
以下因素可能引致濕疹:
- 家族遺傳,成員患有濕疹、鼻敏感或哮喘
- 三者為互有關聯的過敏性疾病,可同時出現於同一患者身上
- 對食物產生過敏反應,如:雞蛋、奶類及奶製品、麥麩蛋白質、花生、海產類等
- 接觸致敏原,如:塵螨、灰塵、花粉、羊毛、寵物身上皮屑或毛髮等
濕疹與腸道微生態失衡有關?
不少人認為濕疹是源於皮膚出了問題,但實際上醫學界普遍認爲濕疹是因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而引致。人體大部分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欠健康的腸道,可能會增加全身炎症的機會,並改變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運作,引發自身的免疫機能疾病,濕疹就是其一。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早前亦提到:「腸道微生態失衡,是免疫力下降的重要指標。」
益生菌有助提升免疫力
益生菌是人體攝入後有益處的活性微生物,功用類似腸道內不可缺少的好菌,可促進腸道菌群的生態平衡,從而提升自身免疫力,減輕濕疹及其他過敏反應。
令身體缺乏益生菌的原因有很多,特別是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老化,身體內益菌亦會減少;再者,不少現代人生活習慣不佳,精神壓力大,不均衡的飲食習慣容易導致益生菌攝取不足;濫用抗生素等藥物亦是常見的原因之一。
一般來説,身體若缺乏益生菌,可根據醫生建議,直接服用益生菌來補充,亦能從富含益生菌的食物獲取,例如:
- 豆類
- 醃製蔬菜(如泡菜、醃小黃瓜、酸菜等)
- 麵豉湯
- 黑朱古力
- 乳酪(留意食物標籤的益生菌含量)
- 芝士(發酵後的車打芝士、茅屋芝士及哥達芝士)
注意:對奶類及奶製品敏感的濕疹患者應避免進食乳酪、芝士,以免令病情加劇;某些發酵類食物雖然含豐富的益生菌,但屬高鈉食品,不宜過量攝取。
濕疹護理
除了攝取益生菌,以促進腸道健康,要逐步改善濕疹也要從生活入手,積極配合治療!
藥物治療:
採用外用和內服藥物,以緩和徵狀,當中包括:
- 抗組織胺:抗敏感及止痕藥物,減少抓癢對皮膚的額外刺激
- 外用類固醇藥膏:控制皮膚過敏炎症,紓緩痕癢
- 口服類固醇:適用於濕疹情況嚴重之患者
- 抗生素:治療繼發性感染
*部分藥物或會引起副作用,患者服用必須遵從醫囑。
皮膚護理:
- 經常使用不含香料和刺激物質的潤膚霜,保持皮膚滋潤
- 避免於猛烈陽光下暴曬,以免曬傷
洗澡:
- 使用溫度適中的水洗澡,時間亦不宜過久(過熱的水會洗走皮膚表面的油脂,刺激免疫系統)
衣物:
- 穿著較吸汗和通爽的純棉衣物
家居環境:
- 保持家居清潔,空氣清新
- 避開塵蟎和其他致敏原:如地氈、絨毛玩具、有毛的寵物
心理健康:
- 保持心境愉快,適當運動以放鬆心情
飲食:
- 保持均衡飲食,常補充水份
- 避免進食曾產生敏感反應的食物
治療或改善濕疹的方法很多,然而並非每位患者都適用,最重要是及早求醫,找出引致濕疹的源頭,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