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听过癌细胞“爱甜”,因此很多癌症患者或康复人士都会尽量减少吸收糖分。那么,癌细胞又有什么“害怕”?医学界发现,原来它们怕“热”。
近代医学界一直突破界限,寻求更有效的“杀癌良方”。除了常用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之外,许多曾被认为是“偏方”或“古法”亦获临床研究,经过医疗科技改良,成为新的治癌对策。“高温热疗(Hyperthermia)”就是其中一种辅助癌症治疗的方法之一,现于欧美及台湾等地区逐渐广泛应用。
古希腊年代已有热疗研究
当人体感染细菌或病毒时,会出现“发烧”情况。其实体温升高,能够刺激及启动自身的免疫系统,协助身体对付病毒入侵;利用热疗来医治人类癌症的概念,更可追溯至 2 千多年前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著作。然而以热力治癌,却要等到最近几十年间,方始获得现代医学正规的学术评估。而以热疗结合“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更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癌方法:肿瘤具有的独特抗原(antigen),能被免疫系统识别;当抗原于肿瘤部位被吸收时,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便能进入淋巴区间,将淋巴细胞程序化,以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当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s)大量制造和增加后,会被运送至肿瘤部位,靶向杀死肿瘤细胞,从而产生治癌效果。
以“热疗”辅助癌症免疫疗法,获愈来愈多的医学数据支持。根据英国医学期刊“临床试验药物专家见解(Current Opinion in Investigational Drugs)”刊登的“热疗用作癌症免疫治疗的策略(Hyperthermia as an immunotherapy strategy for cancer)”,临床前和临床数据结果均显示,在添加轻度热疗后,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有所改善。在高温下,负责改善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开始运作,包括热休克蛋白的制造(generation of Hsps)、抗原呈递细胞的激活(activation of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和淋巴细胞的转运改变(changes in lymphocyte trafficking)。
热疗能启动免疫系统
在解释温度如何影响免疫系统之前,先定义一下何谓“热疗”。临床体温计之父翁德利希(Carl Wunderlich)定义人体正常体温为 37°C,并会随着昼夜发生动态变化。“发烧”会引起体温的生理设定值上升,通过特定的热效应器使核心体温升高;然而“热疗”与“发烧”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热疗”会提高核心体温,却不会改变生理设定值,通常是由热负荷增加和/或降低热散失的活动所引起。
早期有关热疗的研究,主要针对高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如何以高温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当细胞或身体组织被加热至超过 42°C 并持续 1 小时或以上,可有效杀死大量细胞,可是这个温度范围的应用、测量和一致性,却在设置癌症临床试验时遇到很大困难:除非只于局部区域内进行肿瘤组织的热消融,否则对于大小不一、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能产生细胞毒性的热疗无法有效地进行。轻度(即在发烧温度范围的 39 至 41°C)和中度(41°C)热疗则更容易实现,且患者更能承受,因此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热门题目。
一项初步临床研究对甲状腺髓样癌症患者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进行热疗,与对照组相比,接受热疗的树突细胞具有更强的启动能力和刺激作用。另一项类似的临床研究调查了热疗对人类肝细胞癌的影响,亦得出类似结果。值得留意的是,全身热疗不仅能增强免疫反应,还能刺激源自皮肤的树突细胞向引流淋巴结的迁移。这些临床前研究皆显示,热疗在树突细胞肿瘤疫苗策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提高标准癌症疗法的成效
高温热疗主要分为全身热疗及局部热疗。全身热疗可使热能直达深层组织,将人体体温提高至 38.5 至 40 °C,以高温刺激体内免疫机能,增强免疫系统反应,强化细胞修复力。持续提升肿瘤组织的温度,更能破坏肿瘤的细胞壁,改变肿瘤的微环境,令癌细胞生长受抑,甚至变弱。局部热疗则利用非侵入性电极,提升肿瘤区域的温度至高于 40°C。当遇到热力时,肿瘤细胞会变得敏感,并对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呈现反应。这些蛋白物质到达肿瘤的细胞膜时,免疫系统的“杀手细胞”就会被呼唤并向肿瘤作出攻击,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热疗除了刺激免疫反应,更可提高标准癌症治疗如化疗和放射治疗的成效。化疗或电疗均需氧气方能发挥最大功效,然而肿瘤旁的微环境大部分是缺氧的,因此透过高温热疗,可增强血管的携氧能力,更能有效缩细肿瘤。局部热疗机所产生的热力,亦能有效加速肿瘤的血液循环及氧合作用,令化疗药物能更广泛地分布,同时更易被肿瘤细胞所吸收。由于热力已令肿瘤组织变得更加敏感,因此能够提升放射性治疗的效果。
本文获原文作者方景文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cup.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