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 ENTER 键将启动搜索。

50+人士宜定期接受肠镜检查!5个好习惯预防大肠癌

分类: 生活保健, 身体检查 标签: 大腸癌, 大便隱血測試
50+人士宜定期接受肠镜检查!
根据最新的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资料显示, 大肠癌为本港第二大常见的癌症类型 。(CancerCare.hk)

根据最新的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资料显示,大肠癌为本港第二大常见的癌症类型,一年新增个案超过5,500宗,而致命率仅次于肺癌。大肠癌个案这样普遍,加上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近年衞生署也大力推广大肠癌筛查计划,鼓励市民及早关注肠道健康。

为甚么肠镜检查那么重要?

肠镜检查(Colonoscopy)又称结肠内视镜,除了能找出肠道疾病的病因,也能透过各种辅助仪器进行活钳样本化验、瘜肉切除或其他治疗。

透过肠镜检查,医生可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以下疾病:

  • 大肠癌(包括结肠、直肠癌)
  • 大肠瘜肉
  • 憩室病(大肠壁向外突出的囊状物)
  • 炎症性肠疾病
  • 肛裂
  • 痔疮

及早切除大肠瘜肉防癌变!

究竟什么人士需要进行大肠镜检查?除了已出现肠道疾病征状,例如大便出血、大便习惯或形态改变、排便不净、腹痛、贫血及无故体重减轻等个案外, 医生一般建议50岁或以上的健康人士,可考虑每10年进行一次大肠镜检查。如属高风险类别人士则应在更早的年龄安排检查,以策安全。

研究显示,大部分大肠癌个案的演变过程是由大肠瘜肉(Colon Polyp)开始,虽然并非所有大肠瘜肉都会演变成癌症,惟有癌变风险的瘜肉存在于肠道内的时间愈长,演变成恶性的风险愈高。

大肠镜切除瘜肉
定期接受大肠镜检查,有助及早发现瘜肉并在检查过程中即时切除,大幅减低患大肠癌风险。 (CancerCare.hk)

事实上,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均又缺乏运动,加上年龄增长、家族遗传等因素,部分较高风险类别人士的肠壁细胞会容易出现异常增生(瘜肉)。

例如较常见的腺瘤性瘜肉 ( Adenomatous Polyp ),可于10至15年时间逐渐演变成高度细胞病变,甚至大肠癌。因此若能把握癌变前期的重要阶段,定期接受大肠镜检查,及早发现瘜肉并在检查过程中即时切除,将大幅减低患大肠癌风险。

政府大肠癌筛查计划适合哪类人士?

不少人对近年政府大力宣传的大肠癌筛查计划感到疑惑,究竟计划有哪些效用?适合哪些人士参与计划?根据衞生署网页资料,此计划是政府资助为年满 50 至 75 岁且没有大肠癌病征的香港居民而设的身体检查,目的是鼓励合资格人士接受检测,以识别患者或高风险人士,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增加治癒机会和减低癌变风险。

打算参加计划的人士会先透过大便隐血测试,检验大便是否有肉眼难以察觉的微量血液。如测试结果呈阳性,参加者将获安排接受大肠镜检查,以找出大便带隐血的原因。惟大便隐血测试只可探测大肠内壁有否微量出血现象,凭单一测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部分人士的检测结果可能呈假阴性,而无法及时识别大肠内存在的异常情况,有机会耽误治疗时机。

如参加者的大便隐血测试结果呈阳性,将会被转介至另一位负责「大肠镜检查基本服务」的大肠镜医生,而轮候时间一般需要不多于 8 个星期。大众决定参与此计划前,宜充分了解详情,再结合个人身体状况及病情缓急等因素来作决定。

益生菌
适量补充益生菌有助促进肠道健康。(CancerCare.hk)

大肠癌预防有法

提提读者,如能养成以下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加上恆常检查的双重防护,将有助减低患上大肠癌的风险:

  • 「三低一高」(低脂、低盐、低糖及高纤)的饮食原则,避免进食过多腌製肉类、烟熏或高温炭烧的食物
  • 适量补充益生菌
  • 日常保持适量运动
  • 戒烟戒酒
  •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特别是 50 岁及以上的人士,如条件允许,还是建议及早和定期接受大肠镜检查,而有肠癌家族病史或曾患肠道疾病的人士亦属高危一族,应根据医生建议接受合适检查,切忌掉以轻心。

原文刊载:
healthyD.com

相信你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政府大肠癌筛查计划适合哪类人士参加?

免责声明

CancerCare.hk 提供和分享的《健康资讯》中的所有内容仅供大众作一般资讯性参考,并无任何法律及医疗用途,不能取代任何专业医护人员之诊断和治疗,CancerCare.hk 概不承担由此而引起的任何医疗及法律责任。在开始任何新的饮食习惯或其它疗法前,请先咨询专业医护人员的意见。
立即查询
立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