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可以令身体变得强壮,这是一种持续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生病的时候,起了关键作用。通过营养饮食,可调节身体的内在环境,提升身体自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最好的预防药物。
瑞士生物医学专家,全球知名医学博士托马斯·劳医生(Dr. Thomas Rau M.D.)提出的瑞士养生饮食法,既简单可行又不用花太多时间,能有效改善新陈代谢,以及帮助改善身体机能、预防慢性疾病和癌症。
瑞士养生饮食法的主要原则:
- 避免进食牛奶及奶类制品
- 避免摄取过多蛋白质
- 戒糖
- 避免进食过敏食物、大型海洋鱼类和贝壳类及加工食物
1. 避免进食牛奶及奶类制品
牛奶及奶类制品一直被广泛宣传为一个补充钙质,防止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但不少临床研究显示,牛奶和奶制品(如酸奶、乳酪、芝士和雪糕等)对骨胳仅有很少甚至没有好处,即使饮用大量牛奶都不能提高儿童骨胳的质量,亦不能降低老年人骨折发生的风险。除外,牛奶及奶类制品本身含有大量蛋白质,摄取过量会使身体变成酸性,反而会导致骨质流失。
不少奶农为了增加产量和防止乳牛患上乳腺炎或其他炎症,会在给乳牛的饲料中添加激素和抗生素等,此类添加剂会转移到牛奶内。这些污染物会扰乱正常人体功能,尤其是生殖器官细胞(如:乳腺,卵巢,前列腺等)的生长,导致儿童早熟和基因变异,增加患癌的风险。其他残留物如农药、多氯联苯(PCBs)不易排出体外,损害人体免疫系统、 生殖、中枢神经,甚至引起癌症。
另有研究指出,牛奶及奶类制品内的其他成份,如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又称促生长因子)可引发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奶制品内的主要蛋白成份 – 酪蛋白会促进肿瘤生长和渗透能力;添加的乳糖亦有机会令癌症恶化;对于乳糖不耐症患者,牛奶会引起肠胃问题胀起疼痛腹泻等症状;牛奶中含有 3 倍高度致敏蛋白质(Beta-乳球蛋白——全球最常见的致敏原),容易导致过敏反应。
另外,奶制品如牛奶、雪糕内的高胆固醇和饱和脂肪,会提高患上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即使牛奶已经过巴斯德氏杀菌程序,但可能因源头或运输的问题,曾有检验发现牛奶内含有胃酸都不能破坏的梭菌属细菌病原体,而食源性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大肠䏷菌仍偶尔发生。
2. 避免摄取过多蛋白质,保持碱性平衡
健康的身体是呈弱碱性的,可是蛋白质代谢会产生酸性,所以过多蛋白质代谢会导致血液中酸性物质和氨基酸(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以自由基的形式积聚,继而把组织轻微地转移到会产生生物学反应的高酸性物质中,特别是红血球氧并将氧气和养份运输到其他细胞的能力。它还会引起血液、淋巴和间质液的轻度凝固或增厚,促进充血并减缓代谢和愈合的过程。这不但阻碍营养到达细胞,还会使细胞被迫进入那“饥饿”状态,导致提早老化。
当身体呈过多的酸性亦会减慢免疫反应、细胞呼吸率、神经反应等,导致许多心脏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如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
同时,身体对酸性作出的反应,就是从骨质和连结组织中提取钙和其他矿物质来缓冲酸性,引致骨质疏松症并损害骨胳的结构完整性。同样地,矿物质渗漏,特别是软骨中的镁流失会导致骨关节炎。
一项国家卫生研究院对接近 162,000 名女性进行的为期 15 年的研究发现,在 12 年的时间里,每天摄入超过 95 克蛋白质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机会率比每天摄入少于 68 克的妇女高出 20%。
多余的蛋白质会停留在肠道系统,对身体造成伤害。它们不单止会发酵,更会制造有害的细菌(例如大肠杆菌),甚至是寄生虫。
3. 戒糖
酸性体质不但由过多的蛋白质引起,而且可以因饮食中摄取过量的糖而引致。约 100 年前,德国诺贝尔奖得主发现癌细胞的即使在有氧气的情况下,仍倾向使用缺氧运动制作能量,令癌细胞消耗糖分的速度比正常细胞快。
因瓦氏效应(Warburg effect),人体内的糖份不能被完全分解,产生乳酸。在这酸性的环境内,细胞注氧速度会减慢,红血球带氧能力和白血球杀死癌细胞的免疫力都会大大降低。
糖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产生碳酸氢钠,需要锌及维他命 B 帮助分解,因此为了分解这多余的糖,必需从神经细胞及脑内抽取这两种物质,再加上免疫系统中为细胞注氧的锌,令体内缺乏足够的矿物质及使胃酸过多,细胞缺氧的状态。
另外进食高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食物会迅速提升血糖。身体产生的胰岛素不但会加速癌细胞的糖分吸收,还会增加细胞生长因子的活性和活化原癌基因(Proto Oncogenes)RAV 蛋白质,刺激癌细胞生长和扩散,减慢癌细胞凋谢的速度。此外,在酸性的状态下,血糖大幅升降引致能量减少、专注力和表现下降。
胰岛素亦会刺激性激素(又称性荷尔蒙)合成,以及降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合成,令身体内活性性荷尔蒙增加,提高患癌症的风险。动物及临床实验也显示,高醣饮食会增加患上肺癌和乳癌的机会,减低存活率。吸收愈多糖份,将制造愈多有利癌细胞增生的原料,如胺基酸核酸脂质。
即使体内未有发现癌细胞,高糖饮食亦会引致营养失衡及代谢问题如肥胖、2 型糖尿病。高浓度血糖会产生毒素高度糖化终产物(AGEs)和自由基,导致慢性炎症和老化。海量研究显示,肥胖会增加 13 种癌症风险,如前列腺癌、大肠癌、胰腺癌,是继吸烟后最严重的致癌因素。
4. 避免进食过敏食物
进食海产类或花生类的食物后,皮肤即时发痒,气管不适,或很多人被蜜蜂叮咬后产生红肿反应等,此类即时过敏称为继发性过敏。在劳医生饮食法则中提到的过敏反应,是指免疫球蛋白结合或 T 细胞过敏引起的免疫系统反应缓慢的类型,这需要一至三天的时间来产生,就是我们所说的原发性食物过敏。
继发性过敏是由肥大细胞(主要在结缔组织中发现)释放出组织胺,反应通常很快并且有点戏剧性,包括:恶心、皮疹、尤其是喉咙肿胀、严重头痛。
原发性过敏导致各类型的症状,从反应缓慢到缺乏集中注意力和疲劳,再到消化不良,偏头痛和鼻窦感染。随着时间的过去,这些症状会发展成为牵连甚广的慢性疾病。
若想修复受损了的肠道,重建肠膜及建立有保护作用的肠道细菌,最少需要三周的时间,有时甚至要数周或数月。特别留意,如要完全避免原发性食物过敏,最少要三周,更好是六周的时间,才能使肠道对过敏原表现出更大的耐受性。
原发性过敏症状的出现并非即时性的,而且过敏反应因人而异;其范围可能包括:头痛、腹泻、关节疼痛、疲倦、无法集中精神以及失眠。由于遗传因素,我们的身体都有软弱的地方,敏感通常会最先攻击那些弱点。
食物过敏使免疫系统过度刺激,随着时间的累积,造成多种严重后果,最终,整个免疫系统变得很脆弱,导致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出现免疫系统过敏无论是作为粘膜的刺激,如鼻窦感染、偏头痛、过敏、支气管炎、哮喘或慢性肺炎等问题,或者影响整个免疫系统,都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不足、慢性皮肤病如湿疹、甚至癌症。事实上,避免进食牛奶、小麦的麸质已能避开 80-90% 食物中的致敏原。
5. 避免进食大型海洋鱼类和贝壳类
随着环境污染愈来愈严重,优质的新鲜鱼类数目已很少,很多海产都被汞和多氯联苯(PCBs)污染,而严重污染物很难从人体内清除。我们应避免进食“海底清道夫”,例如鮟鱇鱼,以及食物链上层的鱼类,例如金枪鱼和箭鱼。而罐头的北欧沙丁鱼含丰富的奥米茄-3(Omega-3),可以作为少量的补充物。
虾、龙虾、螃蟹、生蚝、青口和蚌都含有潜在的危险毒素,如多氯联苯和重金属污染。请记住,这些生物生活在海洋深处,所有沉积物都落在那里,然后经他们身体过滤海水。应该避免进食所有的贝壳类。大型海洋鱼类如吞拿鱼和箭鱼,以及安康鱼等底栖饲养鱼也是一样,特别是来自大西洋的可怕污染物。此外,大家也要注意所谓的养殖鱼类,尤其是三文鱼,经检测含有大量多氯联苯。野生太平洋或可持续养殖的新鲜水产或洁净地区的淡水鱼是最安全的选择。
6. 避免进食加工食物
选择进食新鲜的天然食物,一直是劳医生提倡的养生法当中则最基本的原则。道理很简单,预先包装好的加工食物某程度上都是有毒性的。虽然说来有点夸张,但食物生产商因避免食物变坏而添加化学品,延长食物保存期至数个月(甚至是数年)。这些化学品残留于身体不易排出,形成有害的自由基,并大大加重人体的毒性负担,许多添加剂甚至含有致癌物质,不可不防。
参考资料:
Thomas Rau M.D. & Susan Wyler, (2009). The Swiss Secret to Optimal Health: Dr. Rau's Diet for Whole Body Healing. Pengu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