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从健康均衡饮食是远离各类病症甚至恶性肿瘤等的重要一环。近年不少专家、名人提倡各种各样的饮食方法,包括:地中海饮食、168 间歇性断食法、生酮饮食、全素食主义等等,这些饮食法各有优点,例如帮助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脑部功能,但也有部分人实行后出现肠胃不适、贫血、全身乏力等问题。因此,进行任何饮食方法前要留意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及咨询医生或营养师意见。
回归基本,简单如严选有益食材,遵照「多菜少肉」的饮食法则,已能吃得丰富又有营养,有助击退病魔!以下是七种色彩和营养同样丰富,并且适合列入日常餐单的有营蔬菜。
七大强力蔬菜推介
1.红菜头助降血压
红菜头是近年大热的「Super Food」,味道清甜,色泽鲜艳,受到不少健身人士的欢迎。红菜头含有丰富叶酸、钾质和铁质,经常进食可维持身体细胞更新,有助调控血压。而它所含的碘成分,有助减低患上甲状腺肿胀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至于红菜头有何独特之处,在于其块根和叶子独有的甜菜碱成分,是非常出色的抗氧化剂,有助身体排毒。更有研究指出,甜菜碱可阻碍癌细胞于大肠、胃、肺、乳房、前列腺等组织生长,是健康菜单必收之物 !
注意:
- 红菜头生食或熟食皆宜,但以营养角度来看,生食可保存最多的营养素。
- 红菜头含有较高的果糖,需要戒糖人士,例如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摄取份量。
2.洋葱槲黄素含量高
槲黄素(又称槲皮素)可控制炎症、抗氧化,甚至有预防及治疗癌症的功效,因此常被提炼和製成营养补充品,而洋葱作为槲黄素含量最高的蔬菜之一,可想而知它对身体有多少益处。
《美国临床营养期刊》研究指出,每星期进食两次洋葱,可减少 56% 罹患咽喉癌,43% 卵巢癌及 38% 大肠直肠癌的机会。另外洋葱所含的硒元素亦有助激活人体免疫反应,抑制癌细胞增长。
注意:
- 洋葱既可以洗净后作为沙律、凉拌菜生食,也可煮熟后食用。
- 洋葱油炸或高温烹调可能产生致癌物。
3.紫心番薯含花青素
紫心番薯相比普通番薯,除了紫红色的卖相更吸引人外,其营养价值也更丰富。例如紫心番薯所含的花青素成分,有助预防心臟病和抗氧化;其维他命B杂、维他命c含量丰富,有助提升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
紫心番薯口感带有少少黏腻,是因为它含有大量黏液物质,此类物质可保持人体心血管壁弹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注意:
- 紫心番薯糖分高,且淀粉质含量高,需要戒糖的人士要特别留意。
- 番薯必须要完全煮熟,以免进食后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胃部不适。
4.粟米预防黄斑病变
粟米脆卜卜又带有少许甜味,无论大人或小朋友都喜欢吃,因而经常成为妈妈们煲汤的一大法宝。其实看似平凡的粟米,也含有多种不同营养素,包括叶黄素、钾质、锌、硒、卵磷脂、亚油酸等,多种元素相结合,特别有助延缓身体机能和皮肤衰老。
至于粟米所含的叶黄素成分,更是保护眼睛,预防黄斑病变的良方。硒元素则有助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病、高血压等。由于粟米属除深绿色蔬菜外,少数铁质含量较高的蔬菜,因此也很适合贫血人士食用。
- 粟米含有较高纤维,消化功能欠佳的人士宜酌量食用。
5.蘑菇带氨基酸
无论是中餐或西餐,蘑菇都是常见的食材。它除了拥有趣緻的外型,营养价值亦甚高,包括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他命、矿物质等元素。不同于其他蔬果,蘑菇是少数含有丰富维他命D的食物,经常食用有助预防骨质疏鬆和促进钙质吸收。
值得一提,蘑菇含有的β葡聚醣可增强免疫细胞反应,提升人体免疫力。它亦含有较高的膳食纤维、半粗纤维和木质素,有助将身体多余的胆固醇排出体外,以及促进肠道健康,预防便秘。
注意:
- 蘑菇于烹调前应彻底洗净,以免有病菌残留表面,引致腹泻。
- 尿酸过高、痛风患者不宜食用蘑菇。
6.芦笋消除自由基
芦笋外观幼长,口感爽甜清新,不难在餐桌上见到,但其有助提升免疫力的特性却较少被提及。事实上,芦笋含有比菠菜还要多的胡萝卜素,且含丰富维他命C、维他命E及叶酸。这些成分均有助提升免疫力,减低患病机会。此外,芦笋含有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消除人体过多的自由基,补充足够蛋白质,亦有消除疲劳的功效,是上班族日常饮食的好选择。
芦笋的铁质含量高,有助提升血液含氧量,改善贫血;当中的磷更是维持骨骼及牙齿发育的重要营养素。
注意:
- 芦笋含有胡萝卜素和维他命C,因此切勿过度烹调,以免令外观变黄并流失营养。
患有痛风症和肾功能障碍的人士或不适宜食用芦笋。
7.羽衣甘蓝抗氧化
羽衣甘蓝属十字花科蔬菜,蕴含维他命A、维他命C、钙质及纤维,也含有大量抗氧化物,包括 β-胡萝卜素和黄酮类等,可发挥保护心臟的作用。另外,维他命K可协助身体製造凝血因子,同样有益心血管健康。
另外,羽衣甘蓝中的萝卜硫素和十字花科的专有物质芥兰素,有助提升人体免疫系统功能,预防癌症。
注意:
- 羽衣甘蓝可以直接生食、榨汁,或是煮熟后食用。
- 留意烹调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令羽衣甘蓝的营养流失。
温馨提示:以上食物介绍仅供参考,对食物敏感、需要戒口或正在进行治疗的人士,如有任何疑问,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原文刊载:
healthy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