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 ENTER 键将启动搜索。

胰臟反復发炎,可增胰臟癌风险!

分类: 生活保健, 身体检查 标签: 肚瀉, 胰臟炎, 胰臟癌, 腹痛, 膽石 作者: Eric

近年不少名人例如「苹果教主」乔布斯(Steve Jobs)、美国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以及本港前无綫(TVB)监製钱国伟也因患上胰臟癌(Pancreatic Cancer)而离世。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 2019 年最新资料显示,胰臟癌为本港第五大癌症杀手,一年之中超过 700 人死于此症。因早期胰臟癌较难被发现,死亡率高,更被称为「最恶的癌」。

图片来源: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2019年资料

虽然近年不时看见有关胰臟炎、胰臟癌的报道,但提及「胰臟」二字,大部分人仍不甚瞭解,究竟它为何那么重要?胰臟发炎与胰臟癌又有何关係?

简单来说,胰臟兼具「内分泌」与「外分泌」的两项重要功能。胰臟若反覆发炎,可演变为慢性胰臟炎,亦有机会增加患上胰臟癌的风险。

胰臟的重要功用

在认识胰臟炎前,首先要理解胰臟于身体内扮演的重要角色。胰臟(Pancreas)属人体消化系统成员之一,藏于胃部后方、脊椎前方,是位于后腹腔的器官,主要由以下两种细胞组成:

  • 内分泌细胞(Endocrine)
    • 约占胰臟细胞的 5%
    • 製造胰岛素等多种荷尔蒙,调整新陈代谢
    • 胰岛素主要功能为调节血糖,体内胰岛素不足会令血糖水平上升,导致糖尿病
  • 外分泌细胞(Exocrine)
    • 约占胰臟细胞的 95%
    • 製造含有消化酶的胰液,协助肠道消化

藏于胰臟中间的胰管(Pancreatic duct)负责输送胰液,从胆囊延伸出来的胆管(Bile duct)则负责输送胆汁,胰管与胆管两者汇合继而连接至十二指肠。当胰液、胆汁经管道流入十二指肠,与处于肠道的食物混和后,就会开始消化作用。

因胰臟本身并不是进行消化作用的适当地方,若输送管道受到阻塞或因创伤导致断裂,消化液便会倒流并破坏胰臟自身细胞,引发胰臟炎(Pancreatitis)。

胰臟若反覆发炎,可演变为慢性胰臟炎,甚至有机会增加患上胰臟癌的风险。(CancerCare.hk)

胰臟炎的成因

胰臟炎可由三酸甘油脂过高、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药物、腹部外伤、手术併发症(例如胆管镜检查)等多种原因引起。

惟超过八成的胰臟炎病例均由以下两大因素而起:

过量饮酒

  • 过多的酒精会破坏胰臟,使胰臟细胞出现炎症及纤维化,长远诱发胰臟炎

胆石

  • 胆囊功能失调或高脂饮食习惯导致结石形成
  • 若结石掉落胆管,会造成阻塞,继而令胰液积聚,并倒流至胰臟,不正常地消化胰臟组织,引发胰臟炎。
过量饮酒可令胰臟细胞出现炎症及纤维化,是诱发胰臟炎的一大成因。(CancerCare.hk)

胰臟炎常见症状和併发症

胰臟炎的初期病征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十分相似,患者容易混淆,误以为是短暂的胃痛,因而自行服用止痛药就当解决问题。

事实上,无论是急性或慢性胰臟炎皆会引致腹痛。前者会造成胰臟肿胀,引发突发性上腹剧痛,痛楚可延伸至背部,甚至伴随恶心呕吐、发烧、心跳加速、高血糖、低血钙、脱水等状况,惟一般可于治疗后数天康復;而后者引致的腹痛并不那么急剧,但可令患者出现肚泻、脂肪便、消瘦、体重减轻及营养不良等慢性病征。

若未有及时处理病况,胰臟炎可引致其他严重併发症,包括胰臟假性囊肿、胰臟积脓、胰臟细胞及周边脂肪组织坏死等,反覆发作的急性胰臟炎更可演变为慢性胰臟炎,增加患上糖尿病和胰臟癌的风险。

如何诊治?

诊断胰臟炎主要可透过血液检验及造影检查来估算病情严重程度,例如检测胰臟消化酵素以反映炎症是否属于急性,而电脑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则有助分辨胰臟是否出现恶性肿瘤。

由于进食会促使胰臟分泌消化液,进一步加剧炎症,因此治疗胰臟炎的第一步是要禁食,尽量减轻胰臟负担,加快復元速度;病情较严重者则须按情况接受药物或手术治疗。

由于胰臟炎大多由患上胆石、酗酒而引致,长远而言,改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少量多餐,选择低糖、低脂、低胆固醇和高纤维的食物,避免饮酒是保护胰臟,预防胰臟炎和减低復发机会的必要途径。

相信你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政府大肠癌筛查计划适合哪类人士参加?

免责声明

CancerCare.hk 提供和分享的《健康资讯》中的所有内容仅供大众作一般资讯性参考,并无任何法律及医疗用途,不能取代任何专业医护人员之诊断和治疗,CancerCare.hk 概不承担由此而引起的任何医疗及法律责任。在开始任何新的饮食习惯或其它疗法前,请先咨询专业医护人员的意见。
立即查询
立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