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会对虾蟹、花生等食物产生敏感反应,即便只吃一口,随即会出现各种不适,例如浑身痕痒、肚泻、皮肤冒出红疹等等,之后便会对此类食物敬而远之。不过,有部分人察觉自己并非每次食用同一种食物都会过敏,究竟是为甚么呢?
认识组织胺不耐症
这种情况可能与组织胺不耐症(Histamine Intolerance)有关。组织胺(Histamine)本身并不是 「坏东西」 ,它是存在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化合物,负责召唤免疫细胞保护身体。人体平时仅需要少量的组织胺,但当有病菌入侵身体、精神压力影响,或是进食过多含高组织胺的食物等,免疫系统便会变得活跃,令体内的组织胺水平大大提升,甚至过高。
正常情况下,身体内的二胺氧化酶(DAO)可分解代谢过多的组织胺,不会对身体造成坏影响;而出现组织胺不耐症的人士或因身体未能製造足够的二胺氧化酶,或是体内的组织胺水平过高而引致。患者可能出现慢性头痛、偏头痛、鼻塞、疲劳、荨麻疹、皮肤痕痒,以及腹痛、腹泻等症状,而女士有机会出现月经週期不规律、热潮红等现象。
较易引致组织胺不耐症 「发作」的食物
如怀疑自己对组织胺不耐的人士,可先审视自己是否经常食用组织胺含量较高的食物。根据《美国临床营养学杂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的研究,高浓度的组织胺主要存在于微生物发酵产品当中,包括:
1.腌製或罐装鱼类
根据食安中心资料,较易产生组织胺的鱼类,例如鲭鱼、沙甸鱼、吞拿鱼及鳀鱼,若没有妥善保存和加工,将会释出大量组织胺,甚至引致组织胺中毒。
2.酒精饮品
不少人也喜欢饮酒,惟酒类饮品,特别是红酒在製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组织胺,抑制体内的二胺氧化酶,容易引发鼻塞、哮喘等呼吸道病征。
3.加工肉类
世界卫生组织将加工肉类定义为一级致癌物。事实上,港人爱吃的风干火腿、香肠和午餐肉等加工肉类,不但会增加患上大肠癌的风险,组织胺浓度也较高。从健康角度出发,任何人士也不宜多吃。
4.发酵食品
腌菜(包括较常见的酸瓜、泡菜)、乳酪、芝士等发酵食品虽含有益生菌成分,但也富含组织胺,对组织胺不耐受的人士食用后,容易产生过敏反应,故不宜食用过多。
其次,部分食物如:柑橘类、士多啤梨等酸度较高的水果,或是坚果、花生、朱古力等,本身虽含较少量的组织胺,却会刺激身体释放该种物质,故怀疑对组织胺不耐受的人士,应尝试减少食用,并留意症状是否有所减轻。
食物敏感与组织胺不耐的分别
我们以往常说的食物敏感(Food Allergy)一般指食用特定食物后产生的过敏反应;常见因奶类製品、蛋、鱼、果仁、花生、小麦、大豆及甲壳类海产等致敏原引起。敏感症状一般会在食用后的数分钟至1小时内出现,并可持续数日。患者即使仅食用少量,也有机会出现严重反应。
反观组织胺不耐受症患者,是由于身体无法清除过多的组织胺,而并非对组织胺这种成分敏感,也非针对特定的食物敏感。故才会出现少量进食含组织胺的食物时没问题,大量进食却感不适的情况。
如何诊治组织胺不耐症?
目前,医学界暂没有诊断组织胺不耐症的直接方法,医生一般会透过临床诊断及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例如以食物敏感测试(Food Allergy Test)、皮肤点刺测试(Skin Prick Test)等,判断患者是否对食物敏感或不耐(常见如乳糖不耐症);如症状涉及肠胃道病征,医生或会建议接受大肠镜检查,诊断患者有否患上肠易激综合症、炎症性肠病等肠胃疾病;同时建议患者记录每日的饮食,有助找出引致敏感反应的根源。另外,近年欧美亦有机构提供血液测试,能够检测是否患有DAO 缺乏症( DAO Deficiency),藉此判断病情。
治疗方面,医生一般会为患者处方抗组织胺药物来舒缓不适。另有外国研究认为,服用含二胺氧化酶的补充剂或有助改善病情。由于此症被认为与个人身体状况、饮食及情绪压力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故实践低组织胺饮食,恆常运动,释放压力和情绪也是预防病症的关键所在。
原文刊载:
healthyD.com